第6课 开放与交流同步测控
名师导航
●要点导学
1.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第一,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景仰向往中国文化,东方各国尤其如此。
第二,唐朝对外政策开明,对外国人不歧视。
第三,唐朝对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唐朝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最高,对外来文化、艺术毫无恐惧感,而采取开放政策。与此同时,向外大力宣传和输出唐文化,影响亚非乃至世界各国文化。
第四,交通畅通,四通八达。唐朝既有发达的陆路交通,又有便利的海上交通,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广泛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各国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唐朝自身的发展。绚丽多彩的唐文化兼容并蓄,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的精华,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2.鉴真东渡
鉴真是扬州高僧,对佛经深有研究。日本僧人约他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前5次东渡均因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未能成功。特别是第5次东渡,鉴真双目失明,同行的中日人员有36人丧生。最后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66岁的高龄第6次东渡,终于成功到达日本。
鉴真和尚的贡献:①传播了中华文化。他把中国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艺术等传到日本。他在日本奈良设计建造的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他用鼻嗅的方法辨别药物,鉴别药物的性能,日本药学界奉他为始祖。②传授了佛法,增进了中日友谊。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在日本佛教界享有崇高威望,被日本视为文化大恩人。他死后葬于唐招提寺,寺内一直供奉着他的塑像。
3.玄奘西游
唐代是佛教鼎盛时期,许多佛教徒去佛教发源地印度求取佛经真谛,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踏上西行征途。玉门关外800里流沙,禽兽绝迹,白天热风似火,夜晚寒风如刀。玄奘单身匹马,曾经5天滴水未沾,险些渴死在荒漠中。历尽千难万险,他终于从半岛西北山口踏进天竺国土,来到全天竺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他夜以继日地攻读佛学理论,成为寺院十大法师之一。后来,他又遍访半岛佛教名胜,求教各方经藏名僧。玄奘谢绝天竺友人的一再盛情挽留,带着最丰厚的收获物——650多部经卷回到阔别18年的长安城。玄奘在大慈恩寺主持译经,他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叙了100多国的历史地理。
4.唐朝首都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