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原因致孩子迷恋上网 聪明家长应找准“病因”
来源:中国新闻网-福州晚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的快捷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更加凸显其优势。但与此同时,网络也带来诸如“网恋”、“网瘾”、“裸聊”等能直接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造成危害的不利因素。当子女沉迷网络,不思学习,甚至玩物丧志时,家长们的忧虑便由此而生……
孩子心声
11岁的晓冰最近很难过,因为父母不让她上网,甚至严格控制她与电脑接触,她和父母为此争执了好几次。而晓冰的父亲是位大学教师,他自已也只有4年的“网龄”。
现就读于福州十八中的小明(化名)说:“我初二的时候从一所较一般的中学转入现在的学校。以前,我是那所学校的尖子生,成绩优秀,我受到太多的称赞与崇拜;而在新的环境里我却一直无法适应,因为十八中人才济济,在这所学校里我不再拔尖,表现平平,我一直都很想不通,于是,我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
“我上网是为了追求时尚。因为当同学和好友大谈网络乐趣时我却则插不上嘴,自己感觉很尴尬、很落后。”就读于杨桥中学初二的小石(化名)如此对记者说,“在网络游戏中我常跟同学对打,如果赢了我会很有成就感,其他同学就会很羡慕、很崇拜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在网上找到宣泄自己情绪的方式啊!把自己的不满、生气、郁闷全都发泄在上网的乐趣里,心情就会好很多了。”现就读于教院二附中的张强(化名)说,“上网能给我一种精神的满足,在我感到空虚时上上网,可以让大脑放松。而游戏聊天交朋友,能满足我的另一种需求,让我得到快感,得到自由。”
家长担忧
作为大学教师,晓冰的父亲对网络造成的不良影响顾虑比较多,这些顾虑和担忧是他不让晓冰上网的主要原因,他说:“我不是一个思想僵化的人,孩子上网还是我引导的,但网络太复杂了,鼠标一点,不知道蹦出来啥。而且,上网影响孩子学习;网上的暴力色情内容,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孩子对网络的依赖会影响孩子对生活、学习等基本生存技能的掌握,让孩子变得性情孤僻,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障碍;经常上网的孩子视力容易近视,更容易肥胖;另外,还容易暴露真实身份,留下家庭电话号码和地址,泄露家庭隐私,对于仍未成年的少女来说容易掉进色情网站的陷阱。”
一陈姓家长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我的孩子今年15岁了,上初二。他本来是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孩子,但最近对游戏上了瘾,无法自拔,直至弃学。小学时孩子也曾经玩过游戏上过网吧,但经过教育在六年级和初一时已经不去了,而且学习成绩一度非常好。但就在初二的第二学期,不知怎么回事,他说什么也不愿意上学。因为我们不让他上网,他甚至离家出走过。”
李女士满脸惆怅地告诉记者:“一直成绩不错的孩子,自从住校后就变得贪玩,成绩总是一个劲地往下掉,上课打瞌睡,休息时间就泡在网吧玩游戏,现在已经从班上原来的前几名掉到了后几名。老师曾多次找他谈心,他每次都很慎重地表示‘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可这么长时间下来了,他的玩性反而更重,成绩也没有丝毫起色。我知道,儿子不是笨,而是不用心读书,但我们夫妻都没有太多的文化,都快不知道现在的孩子究竟该如何教育了!”
专家建议
福建省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心理咨询师林淄认为,孩子上网成瘾实际上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是一种精神行为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瘾会逐渐加重,一旦中断会导致失眠、烦躁、产生暴力倾向,多数由以下四种原因造成的:
1.暴力型家庭。有些家长教育孩子会采取暴力方式,尤其是父亲,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乏安全感,情绪上波动较大,因此就会在虚拟的网络里寻求精神上的安慰,逃避问题,他们认为网络里是安全的,没有压力。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多关心他们,采取温和的教育方式。
2.问题型家庭。家长在孩子面前经常争吵,只顾着解决自己的问题,完全没有理会孩子,如有一个家庭,父亲有外遇,母亲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孩子从此沉迷于网络,她认为在网络里可以忘掉烦恼,不去想家里的事情,从原本的上网时间为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到最后逃学整天泡网吧。这类孩子常常会感到孤独,父母的问题不应该牵涉到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夫妻间应尽量避开孩子解决矛盾,不要忽略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已懂得思考问题,应慎重处理好矛盾。
3.自控能力弱的孩子。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上网一到两个小时之后,控制不住继续上网的冲动,就无限制地继续上网。这类孩子应该要从行为上纠正,从日常生活小事开始训练,控制他们的上网时间,还要给孩子适当的奖励,让他们知道即使不上网也有别的好处,用正面强化的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4.抑郁型的孩子。这类孩子极为内向,平日里不太爱跟别人交往,看问题很消极,容易陷入自我世界,就更向往网络的虚拟空间,这属于孩子性格上的问题。父母要多陪陪孩子,经常带孩子出去玩,要让孩子知道除上网以外生命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如体育活动、音乐绘画、参观博物馆等。
另外,学习压力大也容易让孩子在网络里寻找宣泄的出口,家长可以宽容孩子在学习之余适当地上网(但要规定时间,并严格按照规定做),缓解学习压力,让他们在繁忙的学习中有“盼头”,完成课业之后终于可以放松心情。这样孩子内心的压力也能够得到适当宣泄。(陈泳红 李恬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