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好预习和怎样上好一堂课 |
|
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1-2-24 19:13:37 |
点击次数:238 |
|
1. 如何做好预习
2. 怎样上好一堂课
同学们,你们好,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我们又要投身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了。如何学得轻松快乐又有实效呢,张老师给你们提供几点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窍门,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学习过程]
一. 统观教材,做好预习
接到新书后,同学们要先看一看目录,再略看一下书中内容,对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要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预习,是指你们在老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听讲的效率和质量。预习,还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猎枪”一样重要,在这里,“猎枪”指的就是自学能力。
怎样做好预习呢?
语文课文的预习往往分两种情况。一是根据编者已经设计好了的预习提示(如课后练习题)进行预习,这些题是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而制定的,有较强的点拨作用。你们只要按照这些提示与要求,一一思考完成即可。这是一种针对性的预习。
二是常规性预习,它的目的在于初知课文内容,疏通文意。常规性预习虽然没有课文中的预习提示那样有很强的针对性,却是落实课文预习提示的必要前提。
应该掌握哪些常规性预习的内容和步骤呢?
1. 默读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的语句,通读课文,用“--?”划出疑难问题,用“ ”找出好词佳句。
2. 查问
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等)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古诗《暮江吟》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话比较难懂,查了字典就可以知道:“瑟”读sè,再看看书上的注释,就可以理解: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3. 朗读
就是朗读课文。“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读通读顺;第二遍要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要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默读印象深刻。
4. 摘抄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在自己的《采蜜集》中,在书上要对它作一个简单的批注。“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5. 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你们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学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写作方法上,你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最好书面写下来。
综上所述,读(看)课文,自学生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研究课文的结构特点、摘录好词佳句,提出疑难问题,是预习的主要任务,而“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便是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步骤。
二. 专心致志,上好四十分钟课。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同学,年龄都不到十五岁,他们学习成绩好,课余时间,他们玩得可欢呢。原来,他们有好的学习方法,“上好四十分钟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珠子穿成串,才能更好看。学知识,也是这样,课堂上老师讲课是一环扣一环的。有一环理解不好,课后就是花双倍的时间,也很难补上。长此下去,就会越来越落后了。
那么,怎样听好一堂课呢?
1. 上课前要做好准备,在课前预习中找出疑难问题,老师讲课时要留心听这一部分知识。
2. 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要想一想怎样回答,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老师叫不到自己回答就不去想。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倾听,对照一下和自己想的一样不一样,适时给予补充或质疑。
3. 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新课。在听讲时,要跟紧老师讲解的思路,明确讲课重点,要仔细听,多思考,必要时做点笔记,课后再归纳出几条提纲。记好老师最后的总结。
4. 我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也像人吃东西一样,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要抓紧课堂四十分钟,做到当堂“消化”。并通过做课后练习验证自己是否听懂、听会、记牢。
以上是学好语文的基本方法,希望你们在学习中去用心实践、用心体会,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