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从具体的事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自变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具体的事例中寻找常量、变量、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满足函数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同学们身边的事例,激发同学们探究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从具体的事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自变量的意义.
教学设计过程
活动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问题
在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中,某班有学生44人,若每人捐款10元,共捐多少?若每人捐款15元呢?20元呢?
得出结论:捐款总数随着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
活动二、探究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变量和常量的含义
我们生活之中常常会遇见许多数量,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都是怎样表达的呢?让我们看一些具体的实例(大屏幕显示).
1.一辆汽车以60 km / h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s(千米)和行驶的时间t(小时)有怎样的关系?先填写下表,再试着用含的式子表示。
(小时) |
1 |
2 |
3 |
4 |
5 |
(千米) |
|
|
|
|
|
学生回答:s = 60 t(板书).
2.用10c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cm,面积为S,怎样用含的式子表示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