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
从核裂变到核聚变
核技术既能毁灭人类又能造福人类,科学家们的职责应是实现后者.爱因斯坦1905年在提出相对论时指出,物质的质量和能量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形式,质量可以消失,但同时会产生能量.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在居里夫人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核裂变现象:当中子撞击铀原子核时,一个铀核吸收了一个中子,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质量发生亏损,因而放出很大的能量,并产生两个或三个新的中子,这就是核裂变反应.
1946年,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工作的中国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发现了铀核的“三裂变”“四裂变”现象,即铀原子核在中子的作用下,除了可以分裂为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外,还可以分裂为三个甚至四个更轻的原子核.只有铀-223、铀-235和钚-239这三种材料的原子核可以由“热中子”引起核裂变,因此它们被称为易裂材料.其中只有铀-235存在于自然界,铀-233、钚-239分别是由自然界中的钍-232、铀-238吸收中子后生成的.而在天然铀中,铀-235仅占0.7%,其余的99.3%几乎都是铀-238.
链式裂变反应释放的核能叫做核裂变能.这种20世纪出现的新能源,目前已占人类总能源消费量的6%.核能的和平利用,对于缓解能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核裂变产生的核废料、核电站能否安全运转,都引起人们的忧虑.如果利用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产生的核聚变能够得到工业应用,那么人类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需求的问题. 核聚变能是两个轻原子核结合在一起时,由于发生质量亏损而放出的能量.核聚变的原料是海水中的氘(重氢).早在1934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奥利芬特和哈尔特克已在静电加速器上用氘-氘反应制取了氚(超重氢),首次实现了聚变反应.海水里的氘只占0.015%,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