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问题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尽可能地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眼睛与视觉是人教版新教材生物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内容较多,分两课时讲述,本课为其后半部分。在内容展开时,有多处较为抽象的地方,例如,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时,会使由近视眼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等等。如果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他们就只能通过“机械记忆”,机械地记住知识。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这些内容与物理知识有着莫大的关联,如果我能设计一些适当的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摸索,自己发现、形成知识,所达成的效果也许将是非同一般的。
二、设计依据
1.教学分析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把“眼睛与照相机的类比”,“眼睛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瞳孔大小与光线强弱的关系”学完了,并且对“结构和功能”作了详细的介绍,目的是为这一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课时包括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结构机理,近视眼的预防等内容。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后,我把教材进行了“全新改版”:本来没有实验,现在有了实验;本来最多也就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现在我就给改编成了学生的分组实验。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更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所以我已在上节课尽可能地把它们穿插在一起讲了。然而很多与眼睛有关的疾病,都和视觉形成的机理有关。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这第二课时的内容很重要,所以学生对本节课已有了足够的兴趣。更何况本节课还有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另外,我还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相信也足够激发他们的热情。
2.三维目标要求
A.知识与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