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 |
考纲解读 |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区别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结合目前的各项改革措施,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结合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事例,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4.人生价值 |
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
5.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 |
了解价值观的含义;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理解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
6.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结合模范人物的事迹说明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
本单元包括唯物史观和价值观两方面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命题点主要有: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③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从考查方式上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通常以名人名言或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作为背景材料,考查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主观题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一般结合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先进人物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等为背景材料创设问题,考查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中,应系统把握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紧紧抓一个核心概念: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同时,把握三对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重视下列社会热点:
(1)利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怎样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谈谈在全社会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的作用。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③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④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 温馨提示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2)社会意识具有⑤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只有⑥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⑦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⑧阻碍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及发展规律
(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⑩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完善。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 温馨提示
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平等的,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具体表现在: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 温馨提示
改革不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在这一点上,改革不同于“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