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知耻的含义;理解知耻的意义;理解民族责任感同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以及与民族充满希望的关系;掌握面对羞耻感时的正确处理方法,掌握如何培养羞耻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1、知耻的意义;
2、面对羞耻感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3、如何培养羞耻之心。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1、什么是知耻?
知耻,就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的标准,并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尿道德、不负责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2、为什么要知耻、要有羞耻之心?
(1)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在受到他人或社会的批评和指责时,就会感到羞辱,从而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2)知耻,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学会做人,应从知耻开始。
(3)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映,它能够催人奋进。
(4)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安定至关重要,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3、羞耻感有什么消极作用?这对我们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1)羞耻感可能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2)正确的方法是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3)因为试图掩饰错误、逃避现实,或是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来促使面子,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耻辱和痛苦。
4、培养羞耻之心对我们的要求?
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一个知耻的人,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一个严于律己、文明优雅的人。
5、民族责任感同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以及与民族充满希望的关系?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既有其辉煌璀璨的一面,也有其阴暗屈辱的一面。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在民族耻辱感的基础上萌动、产生和发展的。只有勇敢正视“耻辱”,并从中汲取动力的民族,才是伟大的充满希望的民族。
板书设计:
做人从知耻开始
一、 知耻的含义
二、 知耻的意义
三、 如何正确面对耻辱
四、 培养羞耻之心对我们的要求
五、民族责任感同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以及与民族充满希望的关系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立身需要自尊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尊的含义;自尊的意义;自尊的要求;自尊与虚荣、自傲的区别以及对我们的要求;掌握如何维护自尊;了解“勿忘国耻”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自尊的意义;
2、掌握如何维护自尊。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1、为什么要自尊?
(1)个人都有自尊心,人生若失去了自尊,生命便没有了价值。
(2)任何人的自尊心都应当得到尊重。
(3)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个人的生命因为有了自尊,才显得更加有力,社会也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才更加繁荣强大。
2、自尊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应该从自尊中学会尊重别人,从自尊中学会立身处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