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的对比 辛辣的讽刺
——略谈美国的大萧条
任俊琴 辽宁省大连市102中学 116103
图片说明:
这是一副反映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照片。饥饿的灾民排长队领救济粮,广告牌上是满面笑容、西装挺拔的富人坐着豪华的小汽车;广告牌上的文字是“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比得上美国生活方式”,车顶上的黑字是“全世界最高的生活水平”。在一幅画面中各种信息的鲜明对比,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美国吹嘘的“美国的生活方式”,深刻揭露了“全世界最高的生活水平”的画皮。
20世纪20年代末,胡佛曾向选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坐上小汽车。”然而,后果严重的美国经济政治危机就是在胡佛任内开始的。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引发大规模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破坏性之大,均为罕见。危机之初,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民众苦不堪言。1700万工人失业,大批农民破产,人民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点。接受食品救济的失业工人和城镇居民排起了长长的“面包线”。各大城市的垃圾堆和空地上,出现了用包装箱,破油布,汽车皮等搭起的“胡佛小屋”,里面聚居着贫苦的人们,无数失业者到处流浪,“胡佛车”遍布全国,因为粮食生产过剩的破产农民用野菜充饥。20年代的“繁荣”溜得无影无踪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这就是号称世界首富的美国在1929年经济危机降临时社会情景的真实写照。股市繁荣带来的人们生活上的富足,胡佛政府当时信誓旦旦的承诺都在瞬间化为乌有。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它留给后人、留给经济学家的反思也是深刻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