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改革
知识点说明:
改革贯穿于中国古代国家历史发展的始终。尽管各个时期,不同朝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不同,具体改革的内容、目的、手段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改革都不是固守已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情势的旧的法制、体制或政策。今天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学习古代改革史(中国古代史新人教版教材介绍的重大改革共有3起),认真总结历次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我们具有积极的资政、借鉴意义。
知识梳理
(1)春秋——管仲改革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内容、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作用)。
典型例题:
1.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奖励耕织
解析:决定社会性质的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在商鞅变法之前土地属于公有,通过变法土地 属于私有,故承认土地私有改变了社会性质。
2.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C )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废除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
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
解析:A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不同,性质相反,B管仲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C正确。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 )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解析:战国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广泛使用,私田被大量开垦,新兴地主阶级为维护既得利益,进行了变法,究其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进步。
4.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B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评价变法成败的关键在于新法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不在于变法人的生与死,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5.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 )
A.改革都取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对题干中的两次变法进行比较,这两次变法都遭到了顽固势力的阻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是封建性质的)最后都取得成功。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答案: 北魏孝文帝
(2)根据材料一你能说出他为什么要迁都吗?
答案: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
(3)根据材料二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有遇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启示:在遇到阻碍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答案:材料三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各民族融合,表现在洛阳经济、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更大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和改革后的变化,对于他的改革持赞赏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7、阅读下列材料: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
请回答:(1)如果你是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你对上面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说出理由。
答案:承认土地私有权,保证了我的利益。奖励军功使得只要我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就可以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受的爵位和官职。这给了我掌握政权的机会,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2)如果你是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
答案: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条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我的利益。
(3)如果你是农民,你这些措施的看法如何?
答案:我对改革表示欢迎,因为奖励农耕,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能让我安定地生产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商鞅变法的内容的理解,让分别处于三个不同的阶层的人对新法进行了剖析,通过这样进一步加深对变法的理解。
总结:(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革新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3)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4)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会有阻力的,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