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二讲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史
【学法导航】
1.复习本专题要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等因素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原因,要结合各个阶段的特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中国近代经济史演变的表现和影响
2.本专题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及曲折发展的原因、历程及对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在自强不息爱国精神的支撑下奋力拼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但不断遭到挫折。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
3.误区提醒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列强侵华双重性影响中的客观进步性。即西方侵华过程中西方文明的涌入和对中国传统观念、生活方式的冲击
(2)在记忆民资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原因时,总体把握两方面:内因和外因。重点则要把握几个关键词:①产生的原因,把握“小农”、“外资”、“洋务”。②初步发展的原因,把握“放宽限制”、“实业救国”、“收回利权”。③黄金时期的原因,把握“列强的放松”、“国民政府的引导”、“人民的反帝”。
【典例1】下图是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其设计最能反映出
A.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B.抵制洋货运动
C.“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轻工业发展较快
答案:C
解析:读懂图片信息,抓住关键词“富强”“救国”“共和”。
【典例2】《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答案:A
解析:注意关键词“《马关条约》”“日本货物享优例豁除”,可以辨析A项符合题意
【典例3】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则陷入绝境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日本的侵华战争 B.美国的经济侵略
C.官僚资本的挤压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答案:D
解析: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D项不是“陷入绝境”的原因
【典例4】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分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关键词“机器之利”“粤人”“闽浙”“河洛”,归纳提升答案。回答官员的原因多从政治角度考虑 第(2)问的“洋”寓意列强侵华史实,“后来”指新中国成立后。
【典例精析】
1.(09山东文综)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答案】C
【解析】与美商争利既反映了重庆商会的爱国思想,也反映了渴望大办实业的美好愿望。
2.(09天津文综)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 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
【答案】D
【解析】A项是天津固有的自然优势,图片信息提示该企业创办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应该是南京国民政府
3.(09海南历史)表2 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1937年 |
16% |
4.4% |
7.3% |
1942年 |
58% |
78% |
49% |
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比1937年的重工业大幅度增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
4.(09福建文综)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题干的时间是“1873—1910年”,故选C项
5.
(09年福建卷)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C
解析:此题为逆向选择题,C项显然不是该时期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的原因,它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逻辑
6.(09年江苏卷)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上述材料描述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历程
7.(09年北京卷)面对外来冲击,近代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 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 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答案:C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外语、化学、物理”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同文馆以传授近代自然科学为主,替代以往的经书。A项所述符合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排除 B项内容为维新派主张,排除。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C项是同文馆的目的。故正确选项为C
8.(09年上海卷)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秘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答案:B
解析:关键是把握材料中“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这句话,说明上海因地理位置优越中外贸易较为发达,A 、C、D、S三个选项则均与这一条不符。
9.(09年广东)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0.(09年广东卷)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3个 C .2.5个 D.0.55个
答案:C
解析:题中四个阶段分别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875-1895)、初步发展(1896-1911)、进一步发展(1912-1914)、短暂的春天(1914-1918),在上述四个阶段民族工业是持续发展的,所以对应的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由少到多的排列,所以选C
11.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人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 这段材料反映了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答案:C
解析: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材料中的“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
1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下列图片最能表明洋务派“求富”目标的是
①总理衙门 ②开平煤矿局 ③唐胥铁路 ④京师同文馆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
答案:D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①项负责外交事务的机构,排除,②项是洋务民用企业,③项是80年代清政府的作为,④项属于教育成就,排除
1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A.建立近代海军 B.兴办新式学校 C.创办近代工业 D.选送留学生出国
答案:C
解析:近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大机器生产,只有C项符合题意
14.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时期的世界形势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工业近代化
1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巾人中囤,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人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同的商品输出
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 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当时的中国处在半殖民地社会,④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09年安徽卷)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答案:
(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 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些知识和产生不同结果的比较,既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1)中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分析两国对待近代化的态度对学生来讲有点难度。(2)问要主要从向西方学习的范围、领导者、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比较。考查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
17.(09年海南卷)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1862年,江西巡抚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官民对话记录如下:
问:你们纷纷议论,都说要与法国传教士拼命,何故?
答云:他要夺我们本地公建的育婴堂,又要我们赔他许多银子,且叫从教的来占我们的铺面田地。又说有兵船来挟制我们。我们让他一步,他总是进一步,以后总不能安生,如何不与他拼命?
问:我等从上海来,彼处天主堂甚多,都说是劝人为善 譬如育婴一节,岂不是好事?
答云:我本地育婴,都是把人家才养出孩子抱来乳哺。他堂内都买的是十几岁男女,你们想事育婴耶?还是借此采生折割耶?
……
问:你们地方官同绅士主意如何?
答云:官府绅士,总是依他。做官的止图一日无事,骗一日俸薪,到了紧急时候,他就走了,几时顾百姓的身家性命!绅士也与官差不多,他有家当的也会搬走受罪的都是百姓,与他何干!我们如今都不要他管,我们只做我们的事
问:譬如真有兵船来,难道你们真与他打仗么?
答云: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他不过是炮火厉害,我们都拼著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个人,也都够了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二
请回答:
(1)根据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予以评价
答案:
(1)西方列强侵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提供了条件;中西文化的隔膜与冲突;官府的态度。
(2)反洋教是抵抗侵略的斗争;传教士有为列强在华利益服务的性质,客观上有助于近代西
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
解析:回答第(1)问时抓住关键词“近代自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等信息,可知列强侵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对于第(2)问的“评价”要从对列强的利益和客观上对华的影响。w
【专题综合】
一、概括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重要启示?
1.因素:(1)中国社会性质(2)国内政局和国际环境(3)政府的政策和措施。(4)民族工业的自身素质:民族资本的独立性与依赖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启示:(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2)善于抓住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3)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4)保证充足的资金,以科技为先导
【典例1】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唐代在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二 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特点
材料三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3)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各阶层人士在实践上述主张中进行了哪些尝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是如何处理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
(1)特点:①农产品日益商品化。②农村市场发展,如草市,工商业市镇兴起。③农业形成规模化生产,大茶园和产棉区的出现。④农村经济结构日益调整,如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商业发展等。
(2)思想: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即自由放任思想。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提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经营。冲击: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洋务派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一些地主、官僚和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为民主革命准备了社会基础和阶级条件
(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953年到1956年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和全民所有的土地制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
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找出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回答第(2)问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看不见的手”等信息。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的思想有自由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第(3)问主要回答洋务运动的成就及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第(4)问中土地制度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二、结合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史实,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走过一条独特的创立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上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
3.从工业分布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较早,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和商品发展的程度较高,同时,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
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看,中国民族企业是很落后的。
5.从企业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来看,中国民族企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势力既有矛盾性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
三、试归纳概括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盛宣怀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李采纳。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营业,盛宣怀担任会办。1875年李鸿章又委任盛宣怀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他又开始办理矿业。 1882年为了阻止外国人在中国沿海建立电报网,李鸿章委任盛宣怀建立上海至广东、宁波、福州、厦门等地的电报线 1892年起,盛宣怀又开始在上海督办纺织业,1894年开办华盛纺织总厂。 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在张之洞等保荐下,盛宣怀经办芦汉铁路,……1898年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从此,盛宣怀将活动中心移到上海,几乎总揽了关系中国经济命脉的多家洋务企业,被喻为“一只手捞十六颗明珠”。
——《中国企业家》
材料二 ……周(周学熙)一生在官场上的大部分时间追随袁世凯,……两度出任袁世凯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成为袁世凯经营北洋事业的经济总管 他一生创办了15个企业,建立起包括水泥、煤炭、纺织、玻璃、自来水、机器制造、金融保险、农垦等多部门的周学熙资本企业集团 时人把他同南通大生资本集团的张謇相提并论,称之为“南张北周”。
——《中国企业家》
材料三 怎样才能统一政府的财政?财政部长宋子文已经召开过两个会议,一个讨论财政,一个讨论经济建设,他详细阐述了国家财政的混乱状况,并向全会呈上这些会议的详细建议 这些建议谈到如何划分全国和各省的收入来源,取消国内的过境税,恢复关税自主,清理国家债务,统一币制,促进商业,稳定货币市场,建立政府的中央银行,管理私营的银行体系,发行公债以提供遣散部队和建设的费用 宋博士坚持,财政统一和国家预算的采用是必不可少的;除非实行这两件事,否则恢复财政将是空谈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之第Ⅱ章《国民革命:从广州到南京,1923—1928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盛宣怀系列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2)据材料二,分析“周学熙资本企业集团”得以建立的有利因素。
(3)南京国民政府是如何实践材料三中宋子文统一政府财政主张的?这些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上述三则材料从深层次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1)特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涉及经济领域广泛;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2)袁世凯政府的支持;利用自身任财政总长的特殊地位
(3)实践:国民政府实行了币制改革,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影响: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4)从单一的封建自然经济变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元化经济结构);传统的自然经济解体,新的经济因素(近代工业)产生
解析:本题要突破思维定势,把人物放到特定时期,一分为二看待,不能全面否定,又不能全面肯定。二是要根据材料,得出观点,要实事求是
【专题突破】
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 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是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向富强的。从不同角度探究这一问题,如1—4题
1.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 “耕”与“织”逐步分离,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工商业迅速发展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洋务运动的影响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那么这里的“柳”是指:
A.封建统治的力量 B.新的经济因素
C.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近代科学技术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花不开”是指中国的富强,“柳成荫”是指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答案:B
解析:注意关键词“器物”“旧传统”“进步”,这些信息告诉考生上述描述符合曾国藩的所作所为
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工业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同时,它还推动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经济、政治、思想和发展趋势方面探究中国民族工业,如4—8题
4.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的盈利指数,这组数据直接表明
年份 |
1915 |
1916 |
1917 |
1918 |
1919 |
盈利指数 |
-4.38 |
7.6% |
36.93% |
21.43% |
70.56% |
A.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呈现发展的势头
B.中国纺织业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C.轻工业产品在政府的扶持下大量出口
D.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答案:A
解析:注意信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的盈利指数”,它告诉考生此时期是中国民族企业的“短暂春天”时期,B、C、D项不符合题意
5.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它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沙、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③项说法不正确,完全瓦解于新中国时期(1952年底土改完成),排除
6.“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近代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合作谋发展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答案:D
解析:注意关键词“洋商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7.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大量出口国际市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工业的自信心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促进工业发展 B.中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C.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D.实业救国热潮空前高涨
答案:C
解析:抓住关键词“1914—1920年”“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信息告诉考生它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其主要原因是C项
8.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续添。”这表明
①该规定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
②中国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③要真正发展中国工业必须推翻封建制度
④该规定顺应了帝国主义中国工业的要求
,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注意关键词“李鸿章奏请”“十年之内,不准续添”。 ①③项符合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