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下载
- 历史专栏
- 高考
- 综合荟萃
- 所有版本 - 文章内容
|
|
表述主张类历史选择题解答技巧 |
|
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2-5-29 11:10:18 |
点击次数:2643 |
|
高考试题中出现的表述主张、观点一类的客观性试题,以材料形式出现的比较多。这当然是因为材料出自于某一个人,某一本书,某一个团体,所以,呈现的方式也大都是短小、精悍、主张、观点鲜明的材料,用引文体现出来。 2011年全国卷中的26、27题便是案例。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解析该题来看:试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题干语已经明示。提干中的“接近”二字则提示了所给选项有可能意思相近,但要区别“最为接近”,说明这两者是有差异的。所以,同学们读题的时候要有这个意识,有意识地关注“接近”“最接近”。带着这样的主意,再来看我们的基本功的应用。 首先是关注到了问题的落脚点,其次是返回材料阅读与落脚点相关的信息。 其次,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就是说事情的决策而不是君主一人说了算,二是要由天下人共同决断,即不是专制而是公论。这样看来,B答案,侧重于重视百姓,百姓为根本。D答案又侧重于君与民的关系,天子与百姓孰重孰轻,当然和题意的侧重要求有距离。可干扰的B、C答案都是“接近”,但却不是“最接近”。材料的精神实质很显然是体现黄宗羲否定专制,倡导“公论”的思想精髓的。所以选择C。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这道题:试题考查的是苏格拉底的思想,落脚处的“表明”,还是指向了人物的思想内涵。带着这个思考,返回材料。这时候阅读的针对性就会增强的。 首先,对历史事实学习的基本功是苏格拉迪是什么时候哪国人,这个国是怎样的国。对这个国在当时的政治特征等有基本的认识。这是对该题基本背景的思考。这个背景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这个时段人物思想宏观制约。 其次,苏格拉底思想之一是关注人,即人文的思想。 再有,回归阅读材料,关注几个词:“唤醒”、“说明”、“指责”“对你们自己的损害超过对我的损害”等可以基本判断出,苏格拉底对人的思想自由,和人的个性都十分看重。 由此可见,从苏格拉底所处的背景看C、D都与当时雅典的史实不符。而A答案和材料表述的基本思想又不相匹配,所以正确答案是B。 从这两题案例看,同学们在最后的复习中,可以在选择一、两道类似的选择题,做一个有意识地练习,主要是把握要领,规范自己完成这类试题的思维路线。下手时考虑全面,应该是可以确保正答的。我们再来梳理一下: 第一,题干引文陈述观点,或主张出自哪里?“书”?人?团体?这其中隐含着时间要素,透过时间要素,判断时代,发现时代的背景,从而为正确认识一种力量,或是一个人的观点、主张提供客观限制条件。 第二,建议同学们先看题干的整体和“落脚点”,即问什么。然后再返回去阅读材料,看材料中的那些关键词,是如何来体现“落脚点”的。这个时候,能够合情合理呈现“落脚点”的答案,正确率便能提高。 第三,全面看资料,和全面地用资料内容,也是要注意的方面。因为,我们有时候会只关注材料的一部分,或是抓住材料中的一个词做文章,即不考虑背景,又不读资料核心,这样做作答,会出现避重就轻。 第四,利用知识。我们学习的知识虽然并不刻意去背诵下来,尤其是人物的观点、主张。把材料和题干要求与平日里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的人物、力量、团体等的观点、主张做沟通,这样,解答这类试题的正答率将会有一定的保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