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二课 感受竞争 追求创新第四课时
内容点析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劝学》,这句格言意在说明,要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出自郑燮《题画·竹石》。郑燮就是郑板桥,清代画家,一生喜爱画竹子。他在画竹中寄托了一种精神,或是高洁不俗,或是虚心有节。《竹石》这幅画和四句题诗,歌颂了那种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气节。
3.“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出自袁采《袁氏世范·处己》,这句格言强调的是诚信,诚信是古人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实无欺。诚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言论要与事实相符,二是言论要与实践相符,三是言论要发自内心,不能口是心非。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
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这句格言强调的是人要勇于改过。改过就是改正过失或错误,古人认为,即使是圣贤,也难免有过失。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人。但是,如果有了过错,却不想改正,那就真的错了,正如孔子所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这句话表达的是仁爱的思想,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认为,自下而上都能仁爱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爱人”的思想,对维系社会秩序和调节人际关系,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6.“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出自宋朝林逋的《省心录》,这句格言强调的是“和”。“和”的本意是和谐、协调。中国古人非常重视“和”,重视合理地开发自然,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维持社会的稳定;主张善待邻邦,平等互利。贵和一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7.“事父母,能竭其力。”出自《论语·学而》。儒家把孝弟忠信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孝就是孝敬父母,弟就是敬爱兄长,忠就是忠于国家,信就是做人要讲信用。孝是放在第一位的,中国古人又有“百善孝当先”的说法。这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各民族中颇具特色的道德尺度。在现代社会,尽管家庭伦理和道德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父慈子孝、敬老爱幼还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原则。
8.“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出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这句格言意在提醒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做事才有望臻于完美。 9.“一粥一饭,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