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清
摘要:普通高中德育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心育--德育一体化的相互渗透、有机整合的教育过程。这种“心理——道德”教育模式,是我国高中德育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德育的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心灵教育,符合人的整体性、教育的整体性思想,从而更好地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更有效地形成和谐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心理 道德 结合 可行
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是当今普通高中德育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随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普通高中德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正确处理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通高中德育的关系,成为教育界倍受关注和广为探讨的课题。作为市级课题,根据我校三年来实施“心理——道德”教育模式的经验,浅谈一些看法。
当前,高中学生的总体心态是健康的,主流是乐观向上、与人为善的。由于高中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高考欲望非常强烈。当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的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人生第一大课题的时候,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遇到较大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并由此引发许多心理问题。
从日常表现症状看,高中学生存在许多负面心理,如焦虑、急躁、怯懦、自负等;从频发时段看,刚入校门的新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心理问题较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个体生理心理因素等。根据我们对高一、高三随机抽样八个班心理健康(MHT)测验项目比较:
表1 八个班MHT测验项目比较
因 学习 对人 孤独 自责 过敏 身体 恐怖 冲动 总分
素 焦虑 焦虑 焦虑 倾向 倾向 症状 倾向 倾向 |
平均分 5.13 4.92 3.36 5.69 4.63 4.72 4.98 4.60 38.03 |
标准差 1.84 1.71 1.56 1.68 1.48 2.08 2.02 1.80 6.43 |
从表1可以看出8项因素的均值介于3.36~5.69之间,总均分为38.03,这表明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较好。按其平均分得分高低排序为:1.自责倾向 2.学习焦虑 3.恐怖倾向 4.对人焦虑 5.身体症状 6.过敏倾向 7.冲动倾向 8.孤独倾向。其中自责倾向、 学习焦虑、恐怖倾向三项因素在我校焦虑水平较高,这与表2(各因素异常检出率表)情况相符。
表2 各因素异常检出率统计表
因 学习 对人 孤独 自责 过敏 身体 恐怖 冲动
素 焦虑 焦虑 焦虑 倾向 倾向 症状 倾向 倾向 |
检出人数 57 50 9 62 20 50 57 34 |
检出率(%) 13 11 2 14 4 11 13 8 |
注:凡各因素标准分≥8,即为异常。
根据我校研究的结果,高中生亚健康心理状态形成的直接诱因:对于高一学生来讲,环境的变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高三学生来讲,高考的压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可以说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心理亚健康状态,增强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指导个体心理品质的良性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在“心理—德育”教育模式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烦恼,开发身心潜能。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可以增设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使之成为高中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二)开展高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可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建立高一新生心理档案。同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三)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系统培训,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培训途径和机会,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
(四)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以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精神财富,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应做好校园内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创造一个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直观感觉良好的环境。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加强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形成团结、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和勤思、博学、活用的学风。加强班风建设,严明班级纪律,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心理保健知识,讨论有关热点问题,在校园内形成“人人关心健康、人人维护健康”的氛围。
我校三年的实践证明,在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学德育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又存在着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密切联系。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要不断加强对高中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把心理健康作为德育的切入点,更能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从而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普通高中开展德育的前提,只有构建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的普通高中德育,才是充分有效的。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通高中德育,会使德育工作得到更好的加强和改进。因此,应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这有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普通高中德育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是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通高中德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