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细胞的癌变
教 案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为: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艾滋病,据不完全统计,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病。依据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制定的内容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知识目标不宜要求太高,定为“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即可(了解水平)。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癌症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应突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等情感教育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绝不像知识目标,能依靠讲解或讲授的办法来达到,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来体验、培养。这是以往教学中的弱项,必须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作用来实现,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本着以评促改的思想,在学期的评价体系中设计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课题供同学选择,经过一学期的自主研究,到本节课时,同学汇报研究成果并将评议结果记入期末成绩。题目为: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2.癌症发病原因的调查(或致癌因子的研究)。3.吸烟与肺癌是否相关的研究。课前进行不同家族癌症发病情况的调查。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程序 |
教师组织与指导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本模块学习开始的适当时候布置研究性学习课题 |
(一)把本模块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计划下发给学生。其中含与本节课有关的课题: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2.癌症发病原因的调查(或致癌因子的研究)。3.吸烟与肺癌是否相关的研究。
(二)组织学生自选研究课题,选同一题目的同学组成一个课题组,人数3~6人。
(三)指导小组填写开题报告。并督促按期公布研究结果(时间与课题相关的教学进度一致)。 |
(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行性,自主选题,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组。
(二)进行分工合作,自主进行研究,最后以电子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
(三)准备在《细胞的癌变》一节交流研究结果。 |
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作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