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八下《9.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9.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教材分析:
目前教科书上的物理概念、规律都是经过高度的抽象概括十分精炼地表述出来,这些现成的结论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十分轻而易举可以得到这样的误解,使学生失去了观察、研究问题的兴趣,不了解科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不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产生否定了流传了将近两千年的说法“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停止用力,运动也就停止”的错误观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时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推理的方法得出的。由于自然界一切物体都要受力的作用,有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没有的,因此它不是一个实验定律,这就更需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实验中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对于惯性的教学要指导学生观察课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从而认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学情分析:
学生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文字表述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对定律中相关词句分辩开进行解释。学生对惯性有些感性认识,但由于知识的局限性,会产生物体只有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才有惯性的错误认识,解决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概念上理解,认识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第二就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例来说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使学生领会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方法。
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 2.过程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