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拿高分不容易
——2008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点评
广东广雅中学 李涌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 雷范军
和往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相比,2008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继续突出对中学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趋势,试题设计注重将“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这些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全卷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和科学素养立意,对课程标准进行较全面地考查。综观全卷,明显感到2008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在命题立意、题型结构、考点的涵盖面以及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方面都值得研究。
一、与2007年广东高考化学卷的对比
1.今年高考化学试题总体上比去年的难,区分度较好,这也更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也有利于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虽然考试的知识点没有超出高考的考试大纲,但是试题的难度增大,阅读量增大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题目比较新颖,考试的知识虽然在书本上,但是题目的来源却在书本之外,学生因此产生了一种陌生感;第二点就是今年的题梯度比较明显,几乎每一道题都设置了一个门槛,学生要跨越这个门槛需要花很大的思维能力;第三点就是题目的技术含量比较大。试题努力实现化学科学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统一。涉及有医药方面的尿糖检测、药物合成,金属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清洁燃料,绿色电池,资源循环使用等内容。
2.今年的选择题与去年高考题目对比,选择题减少了2道题目,去年高考化学卷选择题是70分,今年化学选择题是63分。去年选修化学科的考生在化学科选择题方面平均能拿到75%的分数,今年根据考生情况看,恐怕难以得到这个分数。非选择题穿插了计算题、作图题,导致答卷时间不是很充足。
今年的化学试题总体上感觉难度靠近2006年的试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想拿高分不容易。
二、试题主要特点
1.试题重点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科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2008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如下:
题目序号 |
具体知识点 |
1 |
同位素、核素、原子结构 |
2 |
海水综合利用 |
3 |
简单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 |
4 |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
5 |
原电池原理 |
6 |
铝及其化合物 |
7 |
物质的分类法 |
8 |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9 |
难溶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
10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
11 |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
12 |
金属腐蚀与防护 |
13 |
有关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推断 |
14 |
有关能量转换的正误判断 |
15 |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 |
16 |
新型可充电电池的原理 |
17 |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 |
18 |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分析 |
19 |
有关Na2CO3提纯的化工流程题 |
20 |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探究题 |
21 |
某铁的氧化物中铁的价态探究实验题 |
22 |
从铜矿石到粗铜、精铜,推断有关组成、性质、反应原理 |
23 |
制备硅半导体材料的流程,推断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原理 |
24 |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
25 |
有关有机物的分类、性质及反应的有机推断题 |
26 |
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醇氧化成醛反应适宜条件的选择及反应原理 |
27 |
镁的制备原理、MgO晶胞结构正误判断、焰色反应解释、晶体熔点大小的解释、含铜的酶中的化学键类型判断 |
由上表统计可知, 2008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除加强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还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在知识的结合点进行考查,体现化学学科内在的联系和基本规律。
2.试题重点考查主干知识,不强调知识覆盖面
2008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整体上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高中化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强调基础,不注重知识覆盖面。试题并不考查单一知识点,而是将不同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化学学科内综合的特点。
2008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仍十分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全面考查,涉及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达80分左右,比往年有所增加。而对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的主干知识仍实行采点命题,仍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均未涉及,这主要是受试卷的长度及题量的限制,因而考查的知识点不再强调覆盖面,考查的知识点随机性较大,课标上的任何一处都可能成为命题的“热点”。这种考试趋势有利于我们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全方位复习,不留死角。
如3题 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馏煤可以得到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
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甲烷、苯和氨等都可以通过煤的干馏得到,A正确;丙烷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二者不污染大气,因此,丙烷是清洁燃料,B正确;大米酿的酒长时间密封保存,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香味的酯,因此,时间越长越香醇,C正确;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D错误。
答案:D
3.试题突出考查化学用语及语言表达能力
2008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最为抢眼的一点仍是突出化学用语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第II卷要求考生书写化学方程式达6处之多,它们分别是:SiHCl3与H2反应、SiHCl3与H2O反应、 与CH3COOH反应、CH3COOH合成CH3COOCH=CH2、C6H5CH2Cl与NaOH水溶液反应、C6H5CHO与HOCH2CH2OH反应,还有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等;答案要求考生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有19处左右。与2007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相比,今年高考试题考查化学用语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地方呈增多趋势。突出对化学用语的考查是体现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的有效形式之一,也是基于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需要。这就要求考生基础扎实、知识全面、文字表达能力强,化学用语表述规范,做题思维严密、准确、切中要害。
如23题 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0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2)下列有头硅材料的详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混
B.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陶瓷和轴承
C.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的,其熔点很高
D.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3)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取少量硅酸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振荡。写出实验现象并给予解释 。
解析:⑴根据题意可知,由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制得高纯硅使用的还原剂是氢气,其反应物和一种产物已确定,分别是三氯甲硅烷、氢气和硅,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另一种产物是HCl,确定各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后易写出化学方程式。同理三氯甲硅烷(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可以写出。若反应过程中混入氧气,则氧气与氢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同时,氧气也可能会氧化三氯甲硅烷(SiHCl3)。
⑵碳化硅是原子晶体,其化学性质稳定,同时其硬度很大,很难被粉碎,因此,不适合制备耐高温水泥。A错误;普通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并且其很容易被融化。D错误;盐酸在常温下不能与硅反应,E错误;B、C表述都正确。
⑶硅酸钠和氯化铵均能够水解,并且硅酸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氯化铵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二者混合,可以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导致硅酸钠水解生成大量白色胶状硅酸固体,氯化铵水解生成大量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答案:
4.不回避传统题,注意推陈出新
2008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还表现在追求一些新题型过程中,并没有回避一些传统题,这种题型或题给信息的呈现形式在不少资料或往届高考试题中都有所呈现。试卷中有许多试题都“似曾相似”,如试卷的第1题与2007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的第1题相似,第23题与2006年天津理综卷的第28题相似等。尽管是“似曾相似”,但能“推陈出新”如第23题硅元素及其化合物题就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陈题,只是在原题的基础上稍加改动而已。现在高考能出现传统题或陈题,“喜新”不“厌旧”,也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17题 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NaHCO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和OH-
B.NaHCO3溶液中:c(H+)+c(H2CO3)=c(OH-)
C.10 mL0.10 mol·L-1CH3COOH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H3COO-)>c(OH-)>c(H+)
D.中和体积与pH都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相同
解析:A中生成Na2CO3溶液,CO32-会发生水解,生成HCO3-,所以A错;由电荷守恒,有:c(H+)+c(Na+)=c(HCO3-)+2c(CO32-)+c(OH-) ,由物料守恒,有:c(Na+)=c(HCO3-)+ c(CO32-)+c(H2CO3) ,两式相减得 :c(H+)+c(H2CO3)=c(CO32-)+c(OH-), 所以B错误;C中生成NaAc,Ac-水解呈碱性,故C正确;相同pH相同体积的HCl和HAc,因为HAc为弱酸,所以HAc的物质的量浓度大,HAc所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多,D错。
答案:C
5.试题注重稳中有变,变中有新
2008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试题类型及命题意图等和2007年有很多相似之处,试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常规试题,考生大都比较熟悉。今年高考试题所表现出的稳定性,特别是命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保持稳定,对稳定中学化学教学,促进课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考命题为了有效实现其选拔功能必然要求求变求新,只不过今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在求变求新上有其不同于往年的显著特点。今年的命题一改往年出新的方式,没有在试题所涉及的素材上下功夫,而是在试题设计及呈现方式上出新出彩。今年的试题虽然还涉及生产生活实际,还联系社会热点和新科技成果,但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通过创新试题的设计形式、提高试题的灵活性来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同样也显示出较好的区分度和较强的选拔功能。例如第20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探究题,它一改“传统的以文字表达实验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模式,变为“根据所设计的实验画出其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预期结果示意图”的开放题模式,类似的还有第24题:“在坐标图中画出有无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标注”。这样的试题都加大了思维力度,提高了试题的难度,拉开了考生水平的档次,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如20题 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
T/K |
大理石规格 |
HNO3浓度/mol·L-1 |
实验目的 |
① |
298 |
粗颗粒 |
2.00 |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 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② |
|
|
|
③ |
|
|
|
④ |
|
|
|
(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
依据反应方程式 CaCO3+HNO3= Ca(NO3)2+ CO2↑+ 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 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解析:⑴在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主要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分别探究,改变一个因素,而其他因素要完全一致。根据题目要求实验目的(Ⅰ)(Ⅱ)(Ⅲ)分别为探究浓度、温度、大理石规格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相应的改变的条件分别是浓度、温度、颗粒度,其他条件不变,结合题给表格可以准确填写。
(4)作图要点:因为实验①HNO3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②中,HNO3不足量,纵坐标对应的每一个值均为原来的1/2;
实验③④的图象类似,恰好完全反应,但反应条件改变,升高温度与大理石细颗粒增大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图象曲线斜率变大,平衡位置纵坐标与实验①相同。
答案:
6.试题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突出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实验能力一直是高考化学试题的重要考查内容。实验题着重考查学生提出假设与实验设计能力,有利于考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考出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想。
2009年高考备考策略
1.依纲据本,狠抓基础知识
概念是形成理论、化学知识系统的基石,是高考的基本考点。复习概念时应多加相似概念的对比,多用枚举,将概念实例化,多加应用使之熟练。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电离、水解、电化学、热化学等基础理论是中学化学的支柱,也是高考的常考之点,应使学生充分理解。
复习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一定要透。有许多概念靠死记硬背是不能把握的。必须理解透彻才能清楚其区别和联系,在应用过程中才不会出错。
(2)对相关概念的记忆一定要准。对概念的记忆不准在解题过程中就不可能正确的利用公式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甚至一字之差意义截然不同。因此对相关概念的记忆一定要准确。
(3)基本概念的内容多,容易混淆,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就能对概念理解透彻记忆准确,真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
2.构建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试题常作为背景和载体。这部分知识繁复庞杂,易混淆,记忆量大,零散而思维跨度大,而且知识具体性强,涉及到性质、用途、制法、存在、反应条件等,学生学习时什么都想记住,结果抓不住重点,什么都没有抓住。
学习元素化合物不是一个一个物质的性质学习,而是以一个族元素中选取一种典型、常见、用途广泛,具有代表性物质作为重点,按照知识点→知识线→知识网的方式,重点夯实“典型”物质“印迹”,再根据元素周期律来推理演绎出同类物质的性质, 依据 “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 ,建立结构网络,理清知识体系.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认为杂乱无章,易学难记,但按照知识点→知识线→知识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来记忆零星杂乱的知识点,则可事半功倍。例如:我们常说的“铁三角”、“铝三角”,小小的三角却囊括了铁、铝两物质的全部化学性质。
有机物种类繁多、结构多样,反应复杂,常让学生有内容乱、结构难、合成繁、难以灵活驾驭的感觉。在复习时应注意抓结构、抓代表物、抓规律、抓特性、抓同系物,并将内容体系中涉及到的诸如反应类型、重要实验、有关计算等知识记熟、用活。
3.复习备考应重视化学实验,提高设计和综合完成实验的能力
实验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高考试题的重头戏,高考化学试题的区分度往往出现在实验题中。
复习时要重视实验基本操作,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典型实验进行重组迁移、优化,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关注背景材料的选取,典型试题、典型分析,实验题许多选取生产和生活、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素材作为题干内容,这是化学命题的创新思路之一。如以“候氏制碱法”为背景材料的题,以环境保护为背景的题等。
4.复习备考要高度关注“传统题”或“往届高考题”
一些复习备考中的“传统题”或“往届高考题”,由于涉及较广泛的基础知识,突出了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体现了重点知识的考点相对稳定的精神,有利于控制全卷的难度和引导考生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年方法的落实,在高考试卷中仍然出现。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认真对待“传统题”或“往届高考题”,要学会选择高考题中精华部分进行重组、变形和创新改变。
5. 复习备考应注重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
广东高考化学身体对表达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包括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两个方面。2008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中涉及物质名称、化学式、有机物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考生在考试中却频频出错,如要求写名称却写成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或漏掉小分子等。这些错误都是一平时书写不规范或对自己要求不严所造成的。所以,在复习时必须重视化学用语的训练,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做到书写准确、迅速、规范。文字表达固然与试题的开放性和应答的规范性有关,也反映出对表达能力的进一步要求。简答题要求准确组织文字,简明扼要地答出要点。有的考生虽然理解题意,却答非所问。在很多描述实验现象的地方,考生却在解释实验的本质。所以,切实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