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改造社会
投身中国革命 |
出生 |
1893.12.26.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农民家庭。 |
求学 |
早期启蒙教育→新式学堂→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3—1918年)。(1918年,创办新民学会) |
思想
演变 |
信仰改良主义,崇拜康有为、梁启超;
曾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陈独秀视为楷模;
学习俄国,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1920年,毛泽东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
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走上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转型的完成)。 |
开创中国革命新路 |
1921—1927年
模仿俄国革命道路 |
建立湖南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参加中共三大(1923)和国民党一大(1924);
进行农民问题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在广州和武汉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骨干。 |
1927—1937年
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
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提出著名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对革命实践作理论总结,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革命指明方向;
1935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胜利抵达陕北,长征胜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建立新
中国 |
1937—1945年
领导抗日战争 |
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取得平型关、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的胜利;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抗击大部分侵华日军,成为中流砥柱;
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领导延安整风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抗日战争最终取得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1945—1949年
领导解放战争 |
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方针;
内战爆发后,领导解放战争,推翻国民政府反动统治;
1949年,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
1949.10.1.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
确立社会制度 探索建设道路 |
1949—1956年
过渡时期 |
1949—1952年,完成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1953—1956年,实行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1956—1966年
探索建设道路 |
1956年《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探索初步形成正确思路。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邓小平理论形成奠定基础。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挫折。 |
1966—1976年
领导文化大革命 |
背景:毛泽东错误估计形势,“左”倾思想滋长,被林彪、江青等人利用。
作为:提出“阶级斗争为纲”,展开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发展到高峰。 |
评价 |
功绩 |
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 |
过失 |
晚年“左”倾错误严重,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给党、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 |
总评 |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代伟人。 (功大于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