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考点内容全解
(一)本讲考点是什么
本讲的主要考点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自由组合现象的理论解释、细胞学基础及实质,测交实验的目的、实验结果与结论,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对F1配子和F2不同性状个体的种类、比例的分析,自由组合定律中遗传问题的分析方法等。
1.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每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结果——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互不干扰的,非相对性状的组合是随机的。
(3)假设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别由一对基因控制,进行分析
3.对“解释”正确与否的验证──测交
(1)孟德尔的设计思路: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能真实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2)用F1(YyRr)与隐性亲本(yyrr)杂交。按照解释,F1产生YR、Yr、yR、yr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yyrr个体产生一种yr配子。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可随机组合,形成YyRr(黄圆)、Yyrr(黄皱)、yyRr(绿圆)、yyrr(绿皱)四种基因型和表现型。
(3)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不论以F1作父本还是作母本,都与预测结果相同,验证了解释的正确性。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核心内容: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分离定律 |
自由组合定律 |
亲本性状 |
一对 |
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 |
基因位置 |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
非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
F1的配子 |
2种 |
4种(2n),比值相等 |
F2表现型及比例 |
2种,显:隐=3: 1 |
4种,分离比为9∶3∶3∶1或(3∶1)n |
F2基因型 |
3种 |
9种(3n) |
F1测交后代分离比 |
1∶1 |
1∶1∶1∶1 |
实 质 |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
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应 用 |
作物育种和预防遗传病 |
①杂交育种
②由于基因重组,引起变异,有利于生物进化 |
联 系 |
在生物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两大遗传定律是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的,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互不干扰;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配在不同的配子中。 |
5.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二)考点例析
[例1]粗糙型链孢霉属于真菌类中的子囊菌,它是遗传分析的好材料。它在繁殖过程中,通常由单倍体菌丝杂交成二倍体合子,合子先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后,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终形成8个孢子。已知子囊孢子大型(R)对小型(r)显性,黑色(T)对白色(t)显性。下图表示某一合子形成子囊孢子的过程。请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