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教学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 o1/L盐酸,1m o1/LA1C13溶液、3mo1/LNaOH溶液、3mo1/LH2SO4溶液、1m o1/LMgC12溶液。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微笑):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学生回答
[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推进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请2-3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
[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
2、置换反应。
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
1、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2支小试管中,加入2-3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2支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师:(手拿试管)在教室里走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
生1:未加热时,Mg、Al与H2O不反应,没有什么明显现象。
生2:加热到沸腾之后,Mg带表面有小气泡生成,且镁带表面有红色出现。而Al在加热之后,也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师:同学们回答很好,请据你的观察,填写好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一)
|
Na |
Mg |
Al |
与冷H2O反应
与沸H2O反应 |
现象 |
|
|
|
化学方程式 |
|
|
|
与沸水 |
现象 |
|
Mg带表面有气泡;Mg带表面变红 |
|
化学方程式 |
|
Mg + 2H2O=
Mg(OH)2↓+ H2↑ |
|
结 论 |
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只能与沸水反应,Al与水不反应。 |
(师: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书Al不与H2O反应,但是,Al可以和稀盐反应。那么,Mg、Al与稀盐酸的反应,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除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把镁带和铝片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3ml稀盐酸观察现象。
(为了让学生观察更仔细,可以让学生把反应的试管分别从前向后传看)
生1: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很剧烈:镁带上、下翻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生2:铝片也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气泡,但是,明显没有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师:好,同学们观察比较仔细,回答的语言组织也较好。根据刚才2位同学的发言,及你自己的观察,请填写好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表(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
|
Mg |
Al |
现象 |
|
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H2 |
反应方程式 |
Mg+2HCl= MgCl2+H2↑ |
|
结论 |
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H2,但Mg比Al更剧烈 |
师: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做Mg、Al与H2O、稀盐酸反应之前都先用砂纸去掉它们表面的氧化膜,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什么原因?
生1:因为Mg、Al都比较活泼,以空气中存放时,很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MgO、A12O3,而这两种氧化物都难溶于H2O ,所以,与H2O反应前要除去,以免干扰实验。
生2:MgO、Al2O3膜难溶于H2O,但易溶于酸,所以在反应前也应除去,防止影响实验。
师(微笑):很好,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比较一下未去氧化膜的镁、铝与酸反应的情况:
[知识拓展] |